中國核技術網訊:法國歐洲同步加速器的強大X射線束使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能夠研究一些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完好的恐龍胚胎,并以3D方式對其進行重建。
這七只亞球形恐龍蛋是1976年在南非金門高地國家公園的埃利奧特組發現的。兩個部分暴露的胚胎很快被鑒定為恐龍,使它們成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恐龍蛋和胚胎。
這些化石的卵屬于Massospondylus carinatus,這是一種5米長的蜥腳類恐龍,大約生活在2億年前(侏羅紀時期)。
在歐洲同步輻射裝置上,一個以光速傳播的844米長的電子環發射出高功率的X射線束,可用于無損掃描包括化石在內的物質,”古生物學家解釋說。“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水平對胚胎進行了掃描-以單個骨細胞的分辨率進行掃描。”
有了這些數據,他們就可以創建馬氏海綿體胚胎頭骨的3D模型。
“世界上沒有任何實驗室CT掃描儀可以生成此類數據。只有借助歐洲同步輻射裝置這樣的大型設施,我們才能釋放出我們最激動人心的化石的潛在潛能。”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Vincent Fernandez博士說。
研究人員注意到恐龍胚胎與鱷魚,雞,烏龜和蜥蜴的發育胚胎之間的相似之處。
他們說:“通過比較恐龍胚胎頭骨的哪些骨骼處于發育的不同階段,我們現在可以證明,馬氏海綿體胚胎實際上比以前認為的要年輕得多,并且在孵化期只有60%。”
“我們還發現,每個胚胎在其發育中的頜骨中都保留著兩種類型的牙齒。”
“一組牙齒由非常簡單的三角形牙齒組成,在孵化之前它們會被吸收或脫落,就像今天的壁虎和鱷魚一樣。第二組與成蟲非常相似,將與胚胎一起孵化。”
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研究員Kimi Chapelle博士說:“發現這些胚胎不僅具有牙齒,而且具有兩種類型的牙齒,我感到非常驚訝。”
牙齒太小了;它們的寬度為0.4到0.7毫米。那比牙簽的小。”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恐龍就像它們的爬蟲類親戚一樣在卵中發育,其胚胎發育方式在2億年中沒有改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超過2.5億年的爬行動物進化中,頭骨在卵中的發育方式幾乎保持不變。展示一下-你不會把一件好事弄糟,”同樣來自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喬納·喬尼埃雷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