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1日在韓國聚變能源研究院舉辦了“官民合作核聚變能源實現加速戰略論壇”。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學術、研究界的專家以及韓國國內核聚變企業約50人參加,共同就如何在全球核聚變能源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等緊迫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各行業數字化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為應對這一挑戰,主要核聚變國家通過與民間企業的合作,提出了將發電示范提前至2030~2040年代的富有挑戰性的目標。特別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有前景的核聚變企業,正在積極研制以小型化為中心的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以期早日實現核聚變能的商業化。
在論壇中,與會者注意到,主要國家在推行自主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等創新戰略的同時,還通過七國聯合建設的國際熱核聚變反應堆(ITER)項目,獲取設計、制造和運行技術。
論壇以專家演講、小組討論和全場開放討論的形式進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崔元浩教授首先就“引入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以加速實現核聚變能的理念和必要性”進行了演講。他強調,為克服現有核聚變反應堆的局限性,需開發引入高溫超導、AI等前沿技術的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以加速核聚變能的商業化。
隨后,韓國聚變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尹時宇發表了“引進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的主要參數提案和分步推進戰略”的演講。他提出了比現有托卡馬克式核聚變裝置體積更小、但威力更大的“韓國式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并介紹了研發所需的關鍵技術。同時,他還提出了成功實施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的分步實施戰略,并強調了建立公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在小組討論環節,產學研專家就引入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的可行性、打造核聚變產業生態圈、擴大民間參與的方式、激活研發投入的策略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共同探索核聚變技術實際商業化的可能性。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第一副部長李昌潤在論壇中表示,通過K-STAR(韓國之星超導研究設備)的運營,韓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核聚變研究能力。他強調,現在是時候制定具體的實施戰略,開展準備核聚變能商業化的艱巨任務了。他還補充道,將盡力利用這次論壇的契機,推動創新型核聚變反應堆的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引領全球核聚變示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