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技術網訊:在過去的幾個月里,馬來西亞原子能機構(nuclear Malaysia)一直在培育一種通過核技術培育出來的高產水稻品種的種子。這項生產計劃將在2020年底收獲種子并分發給農民后,提高農民的水稻產量和糧食安全。
“新種子產生的稻米更多,每公頃9至10噸,而同一種植區的其他品種每公頃僅產生6噸,”已經使用該品種的農民之一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 Rahman Helmi bin Mat Yusof)說。在一個試驗項目中。
大米是馬來西亞的主食,年人均消費量在80公斤以上。它也是約30萬農民的收入來源。因干旱或其他天氣現象造成的稻米減產可能對該國的糧食安全和農民生計產生深遠影響。開發更適合氣候變化的新水稻品種可以幫助減輕這種情況的可能性。
原子能機構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已經幫助馬來西亞核工業發展了許多改良的作物品種,包括該水稻品種,這些品種更能耐受氣候變化。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的支助包括通過若干研究金,培訓班和講習班提供的專門知識,技術支持和政策建議。它還包括田間日,農民,種子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夠參觀水稻品種的田地并親自查看結果。
這個特殊的水稻品種稱為NMR152,它是由馬來西亞核工業公司于2018年通過植物育種技術開發的。該過程涉及輻照水稻種子以誘導植物遺傳組成的變化,因此科學家可以選擇具有所需性狀并最終獲得最佳品種的品系。
該水稻品種與生物肥料和植物生長促進劑一起,成為旨在幫助該國稻農應對土壤肥力低下和氣候變化的綜合方法的一部分。馬來西亞核能公司農業技術和生物科學部主任Abdul Rahim B. Harun表示,它能夠在幾乎沒有水的條件下生長,從而能夠耐受干旱。該品種還對影響水稻的常見植物病害(稱為稻瘟病)具有抗性。
為了使這種品種的種子從開發階段進入更多的農民手中,就需要對其進行繁殖和質量認證,然后再進行大規模分配。哈倫說,但馬來西亞核工業公司沒有大規模生產合格種子的能力,因為它缺乏生產種子的加工廠。
2019年4月,馬來西亞核電與兩家公司合作尋求幫助。馬來西亞核工業公司與一家種子生產公司合作,在該國東海岸的一個特殊繁殖地上繁殖了300公噸種子。該公司還在協助認證過程,而另一家公司將用植物生長促進劑(這是馬來西亞首次引入的水稻涂層)覆蓋種子,以鼓勵更高的產量。
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糧食和農業核技術聯合司的植物育種家和遺傳學家Ljupcho Jankuloski說,現在,種子即將在即將到來的播種季節分發給農民。“這些種子將使農民在馬來西亞半島種植超過2000公頃的水稻,而用新種子種植的水稻將能夠滿足大約17萬馬來西亞人一年的水稻消費量。”
今年春天種植新品種的農民將獲得的收益不僅是更多的水稻,而且還將獲得更高的收入。該品種的高養分效率需要更少的肥料和農藥,這為農民節省了資金,就像該試驗項目的另一位農民Murshidul Hafid bin Ahmad所做的那樣,他報告說,該新品種在肥料和農藥上的支出減少了10%。減少肥料和農藥的使用也使生產更加環保。
馬來西亞核電站希望將來進一步增加種子產量,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多的農民將可以使用這種水稻。
揚庫洛斯基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糧農組織和馬來西亞核組織之間的成功合作將繼續開發作物品種,以適應馬來西亞的氣候變化和促進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