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技術(shù)網(wǎng)訊:野生動植物保護的關(guān)鍵部分是清楚地了解動物的年齡以及它們可以活多久。對于研究世界上最大魚類的生物學家來說,這一至關(guān)重要的信息還沒有那么到來。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證明了冷戰(zhàn)時代的原子彈測試如何能夠幫助填補一些空白,科學家們首次使用核同位素來測量鯨鯊的年齡。
碳-14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它自然存在于大氣中,并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吸收。1950年代和60年代進行的原子彈測試導致碳-14大量涌出,使大氣中的元素數(shù)量暫時增加了一倍,因此促使其在所有已形成的有機材料中的濃度升高。
通過這種方式,測量組織樣本中的碳14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特定時間點的大氣水平。而且由于放射性同位素以規(guī)則的可預(yù)測速率衰減,因此與其他測年方法(例如年輪)一起對其進行校準也可以很好地表明某些物質(zhì)正在老化的速率。
這項新研究背后的國際科學家團隊沒有使用年輪,而是轉(zhuǎn)向了鯨鯊椎骨,其特征在于可見的條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人們對這些環(huán)的生長速度有一些推測,一些研究認為該環(huán)每年形成一次,而另一些研究則認為它們每六個月形成一次。
研究人員分析了兩只死鯨鯊的年輪,以評估整個過程中的碳-14水平。然后,生長環(huán)中放射性同位素水平的變化為他們提供了它們形成頻率的清晰畫面,并由此使他們能夠計算出動物的年齡。
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作者馬克·米肯(Mark Meekan)說:“我們發(fā)現(xiàn)每年確實有一個年輪。” “這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您高估或低估了增長率,那么不可避免地將導致無效的管理策略,并且您會看到人口崩潰。”
盡管一些研究表明,鯨鯊可能活到100年,但這種方法使研究小組能夠首次明確驗證其年齡,其中一個標本的年齡為50歲。
“盡管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對鯨鯊的運動,行為,連通性和分布的了解有了顯著改善,但基本的生活史特征(例如年齡,壽命和死亡率)仍然未知,” Meekan說。“現(xiàn)在我們又增加了一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