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無線系統以點對點方式運行,并報告異常情況。(圖片來源:Pixabay 上的 Gerd Altmann)
在核能行業的眾多領域中,關鍵數據點的廣泛分布對細致監控提出了嚴格要求。傳統上,這些數據點需要通過鋪設數公里長的電纜進行連接,但這一做法往往因規模龐大、監管嚴格、規劃許可復雜以及布線成本高昂而變得不切實際。此外,安裝和維護工作帶來的中斷也給設施運營帶來了沉重負擔。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核能行業正逐漸轉向無線通信系統,以無線、安全、高效的方式從現場檢索和管理關鍵數據。無線遙測系統在全廠監控和控制應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解決傳統有線監控難題的有效途徑。
無線網絡在核能行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第一種是經典的主從系統,通常用于與高端系統如SCADA(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進行通信。這些系統結構簡單,易于管理,因為設備間不存在信號沖突問題。另一種則是多點無線系統,它以點對點方式運行,主要用于多個設備在大范圍內相互通信的場景。例如,在一個包含多個泵和閥門的站點內,這些設備需要相互通信以實現協同工作。
然而,在多點無線系統中,多個節點可能會同時嘗試通信,導致信號沖突,進而影響數據傳輸。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這些系統應采用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協議,允許所有節點監聽網絡流量并等待發送信號的間隙。盡管如此,即使使用CSMA協議,仍有可能出現沖突。在這些情況下,系統應實施退避和重試機制,其中重試時間應為隨機值,以避免后續沖突。同時,重試次數也應限制在三到五次以內,以防止網絡擁堵和節點電源耗盡。
為了減少潛在沖突,確保網絡上的節點數量適中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節點數量不宜過多,以保持流量可控。例如,Omniflex無線遙測系統通過優化無線協議,實現了可靠的數據通信。該系統內置數字中繼功能,可解決因視線不足導致的通信障礙。當兩個設備無法直接通信時,可通過添加中繼節點來中繼信號,確保數據傳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這一無線技術在核能行業的實際應用案例之一是塞拉菲爾德核電站。通過與塞拉菲爾德有限公司的合作,設計和制造了適用于所有RPI制造商監視器的無線接口——W3無線接口節點。W3系統即插即用,已在塞拉菲爾德核電站投入使用,并展現出諸多優勢。它不僅節省了數千小時的安裝和測試時間,還大大降低了操作員所接觸的個人輻射劑量率,因為他們現在可以遠程監控輻射水平。此外,作為符合ISO 9001標準的標準化產品,W3無需額外的第三方驗證,進一步提高了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最初發表在《核工程國際》雜志上,作者為Omniflex 工程經理Ian McNei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