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持續為加強食品安全做出貢獻
近年來,馬肉充牛肉、三聚氰胺奶粉,以及劣質大米和蜂蜜等事件頻頻曝光,促使國際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討論持續升溫,通過食品傳播的疾病也在極大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食品安全涉及生產、處理、準備、儲存,以及食品本身質量等多個環節。食品農業生產鏈中的污染有很多來源,如農業化學品殘留和自然毒素等。食品污染和欺詐的經濟沖擊力巨大,據測算每年由食品欺詐所造成的損失就高達數十億美元,影響到最多10%的已出售食品。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今年將食品安全設定為慶祝“世界健康日”活動的主題,而IAEA也著重指出核技術在控制食品傳播疾病,以及檢測、監督和追蹤食品污染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核技術可以幫助成員國保證食品安全以及高質量食品的持續生產。
IAEA與FAO(糧農組織)之間開展有一種獨特的機構間合作,通過擬定互補的職責、設立共同目標、聯合項目和資助以及協調管理等方式為全球食品行業的安全做出貢獻。IAEA與世界糧農組織(FAO)還專門開展了一個專門聚焦食品以及環境保護的項目,該項目促進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途徑之一就是構建模擬的可持續實驗室網絡,改進食品安全和控制系統。
此外,IAEA還設立了大量現場項目,幫助成員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節約經費或減少經濟損失。
核甄別技術,例如放射性化驗等技術可以在實驗室或現場檢測出食品污染。此外,同位素比率方法可以提供一種獨特的途徑追溯到食品的原產地。在這一方面,FAO/IAEA食品和環境保護聯合實驗室可為IAEA成員國提供化學物質殘留分析以及食品可追溯性技術服務以及實驗室技術培訓。
食品處理過程中輻照技術的應用水平正在不斷提高。食品輻照是一種管控技術,主要利用伽瑪射線、X射線,或高能電子束來抑制食品腐敗并消除食品傳播病原體以及采后病蟲害防治等。FAO/IAEA通過設立聯合項目的方式為發展此項技術提供支持。
IAEA在食品安全領域開展的各項活動正在為食品輻照國際標準、標準應用,以及與核或相關分析技術利用等方面有關的標準提供有力支撐。
推薦閱讀
據福布斯網站6月15日報道,去年年底美空軍進行了一場秘密軍事演習,模擬了在2030年演習期間中國可能攻打臺灣的情況時美軍的行動。美空軍使用了一系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轟炸機來對抗攻擊,其中包括仍在開發中的超級隱形B-21轟炸機。
2021-06-20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耿晉、博士后張一川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MarkBradley等探索了利用醫用放射治療X射線源激活抗腫瘤前藥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結果以為題,發表在上,耿晉和張一川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耿晉和MarkBradley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2021-06-2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溯源信息的關注日益增長,牛骨作為一種附加值極高的副產物,歷來存在溯源困難、管理混亂的現象。因此,鑒別牛骨產品的地理來源和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2021-06-19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交通大學附屬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核醫學科位于住院樓地下一樓。采用GEDiscovery670ProSPECT/CT, 能夠采集核醫學影像以及CT融合影像,醫技人員經驗豐富,愿為廣大患兒提供優質服務。
2021-06-19
第59屆PTCOG(國際離子治療聯合會)年會期間,來自美國Beaumont醫院質子治療中心的Dr.XuanfengDing和Dr.RohanDeraniyagala帶來了題為《點掃描弧形質子治療(SPArc)》的主旨演講。
2021-06-19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