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新一期香樟講壇暨上海應物所65周年系列學術報告。本期講壇主題為“大科學裝置與核技術應用”,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鄧海嘯研究員、高能物理研究所馮向前研究員擔任主講嘉賓。上海應物所副所長蔡翔舟、科研與教育處副處長鐘靜、任翠蘭,各技術部青年科研人員、研究生等參加活動。
(蔡翔舟代表上海應物所為鄧海嘯、馮向前贈送紀念證書)
蔡翔舟為本期講壇致辭,他代表上海應物所對兩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誠摯感謝,并向嘉賓贈送了“香樟講壇”特別紀念證書,兩位嘉賓為“香樟講壇”簽名留念。蔡翔舟重點介紹了我所正在打造的包括香樟講壇、嘉核論壇、學術沙龍、技術講座等在內的綜合學術交流平臺建設情況。他指出,學術交流是促進知識創新、提升研究質量和培養科研人才的重要途徑,“香樟講壇”是其中的高層級學術交流平臺,將在此匯集越來越多的科研精英,分享前沿成果,碰撞智慧火花,使“香樟講壇”成為孕育重大科研成果的搖籃,為培養更多核科學領域的優秀人才提供活躍的交流平臺,進一步提升我所在核科學領域的知名度。圍繞本期講壇主題,蔡翔舟指出,光源等大科學裝置是開展前沿科學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科研平臺;核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在環境、健康、材料領域都可開展前沿應用研究。在座的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和學習中,要扎實掌握好核技術知識、充分利用好大科學裝置平臺,開展核能關鍵核心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助力先進核能科技發展。
(鄧海嘯、馮向前作學術報告并與科研人員進行交流)
鄧海嘯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大科學裝置管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主任。他長期從事自由電子激光研究,先后擔任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等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系統負責人、分總體負責人、總經理助理,在學術上取得了諸多成果和榮譽。本期講壇中,鄧海嘯作“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振蕩器”主題報告,介紹了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振蕩器原理、新物理研究、X射線腔鏡樣機等關鍵技術進展以及基于我國正在建設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SHINE)中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振蕩器計劃等。
馮向前現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利用同步輻射與核技術等用于文物保護和科技考古研究,在核技術領域造詣頗深。本期講壇,馮向前作“核技術文物保護與科技考古研究—用核科學技術堅定文化自信”的主題報告,通過生動實例,系統地介紹了核分析技術、核成像技術、核輻照技術、核測年技術在文物保護和考古領域的應用。
兩位嘉賓精彩和生動的報告,得到參會人員的積極反響。與會人員圍繞大科學裝置建設的歷程、核技術應用在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等具體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活動現場)
“香樟講壇”是上海應物所主辦的高層次學術交流平臺,以研究所發展目標為指引,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奮發自強、求實創新、文明團結”的核所精神為宗旨,目標是打造核科學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歡迎科研人員通過“香樟講壇”開展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