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庫·阿夫里耶 (Kwaku Afriyie) 是加納環境、科學、技術和創新部長,也是國際原子能機構 2024 年核科學、技術和應用部長級會議和技術合作計劃的聯合主席。
核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從醫療保健進步到工業流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科學、技術和應用部長級會議和技術合作計劃等全球平臺將專家、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關方聚集在一起,討論這些領域的進展,并制定全球核政策、安全標準和核技術的社會經濟效益。
過去十年,核科學發展的主要領域之一是核醫學,特別是在診斷成像和癌癥治療方面。輻射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食品輻照和滅菌以及各種工業過程。新反應堆的建設,尤其是在亞洲,反映了核能的復蘇,研究反應堆的進步進一步強調了其重要性。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和先進壓水反應堆等創新以其潛在的非動力應用而引人注目,包括海水淡化和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
人們對核能重新產生興趣,是因為需要清潔、經濟高效和可靠的能源來應對氣候變化。安全問題、高成本和廢物管理挑戰——尤其是在三哩島(1979 年)、切爾諾貝利(1986 年)和福島(2011 年)等事故發生之后——已經通過技術進步、改進安全規程和公眾觀念的轉變得到緩解。因此,核技術越來越被視為解決全球能源挑戰的解決方案,也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 的主要貢獻者,特別是在健康、糧食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方面。
在非洲等發展中地區,核科學發揮著變革性作用,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技術合作以建設當地能力。在加納,包括食品輻照和誘變育種在內的核技術被應用于農業,以開發抗病作物,如主食木薯,從而改善糧食安全并管理收獲后的損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球三分之一的糧食產量因害蟲和腐敗而損失,加劇了 7 億多人的饑餓狀況。食品輻照等技術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并減少食源性疾病,不育昆蟲技術可以管理采采蠅、果蠅和蚊子等害蟲,這些技術對于應對這些挑戰至關重要,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Atoms4Food”倡議。
核科學也對癌癥治療產生了重大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超過 70% 的癌癥死亡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主要是由于治療設備和服務有限。擴大放射治療的可及性對于解決這一公共衛生危機至關重要。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希望之光”計劃旨在為癌癥治療有限的地區(尤其是非洲)提供放射治療設備和培訓。
除了醫療保健和農業,核技術還用于水資源管理和地質資源勘探。在加納,同位素水文學用于追蹤地下水流動,以便更好地管理水資源。加納科學家正在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控制塑料污染的核技術” (NUTEC Plastics)倡議下的核能舉措參與全球應對塑料污染的努力。該國正在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里程碑方法”合作,指導其作為能源轉型計劃一部分的分階段實施核電的過程。
人力資源開發對加納乃至整個非洲核科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原子能機構的技術合作 (TC) 計劃通過加納大學核科學與相關科學學院培訓了 730 多名核科學畢業生,該學院是區域指定中心 (RDC)。通過原子能機構的瑪麗居里獎學金計劃等舉措,努力增加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 (STEM) 學科的參與度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性別差距仍然很大的全球南方國家。
加納在核科學領域取得的進步使其成為非洲的領導者和榜樣,能夠為知識共享做出貢獻。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下,該國已獲得主辦區域發展中心的資格,以開展核科學、醫學物理、輻射防護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加納的生物技術和核農業研究所已成為非洲首個國際原子能機構植物育種和遺傳學合作中心。這一進步凸顯了國際合作在推動核科學發展方面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核科學在實現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為了取得持續進展,國際合作、更強有力的監管框架和對核基礎設施(尤其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投資至關重要。必須擴大全球南方國家的人力資源開發,以培養能夠維護和推進核技術的熟練工人。公眾對核科學的好處和風險的教育同樣重要,以提高接受度并確保其在世界范圍內安全、公平和有效地應用。
因此,此次會議為利益相關方提供了一個及時的機會來探討這些問題并規劃核科學和技術的未來。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技合計劃和持續的國際合作,核科學可以繼續應對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