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核能開發和咨詢公司UL-能源公司完成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得到了C-職業海軍建筑師的支持----分析了利用民用核反應堆技術為新聞公司的散裝貨輪供電的設計和經濟影響。
(圖示:C----工作)
這項研究比較了一艘核動力的紐卡斯特萊瑪克斯散裝貨輪--一艘最大波束50米、最大總長度300米的貨輪--與一艘由傳統極低硫燃料油(VLSFA)和一艘以綠色氨為動力的貨輪。本研究與獨立的船舶設計和工程公司C-OBP合作,探討每種燃料類型的設計影響、溫室氣體排放和商業性能。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將核反應堆納入新卡斯特萊瑪克斯散裝貨輪所需的結構和安全調整對其貨運能力的影響極小。此外,核推進提供的運行成本最低,每運輸一噸,大大低于替代品,如氨或VLSFA。雖然核動力船燃料成本的降低被建造這艘船所需的高資本支出部分抵消,但研究發現,一艘核動力的紐卡斯特萊瑪克斯散裝貨輪能夠在不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情況下航行更長、更快、更便宜。
"最新的超音速能源研究進一步推進了我們的使命,即提供關于將核技術整合到各個行業的獨特的、基于基礎的分析,"超音速能源首席執行官迪克·拉伯林克說。
該公司能源部主管尼爾斯德弗里斯補充道:"這項研究是在船舶上采用核能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C-職業介紹所如何能夠以靈活的方式與客戶一起工作,并將設計中的知識結合起來,從而創造重要的價值。此外,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利用系統集成和基于風險的設計,最終使運輸更可持續的能力。我們重視與超音速能源、核技術專家和燃料專家的合作,并期待著在今后的項目上共同努力。"
該研究承認民用核海上推進系統面臨許可證頒發、運行和其他挑戰。"考慮到大多數核反應堆的海上使用設計仍處于概念階段,目前對這些船舶的資本成本的估計是有限的;然而,隨著項目的成熟,準確性將會提高,"超音速能源說。
今年2月,美國超音速能源公司完成了一項由全球礦業公司BHP委托進行的研究,調查民用核技術在商業海運船舶上的潛在用途。該研究比較了各種民用反應堆設計的主要特點與可能用于商業海運的要求,并評價了一系列監管、操作和商業挑戰,如入港、許可證發放和船舶分類、資本成本以及船員培訓和認證。
航運業每年消耗約3.5億噸化石燃料,約占全世界碳排放總量的3%。去年7月,航運業通過國際海事組織批準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新目標,目標是到2050年或大約2050年達到零排放凈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