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7日,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PET分子影像中心副主任Tadashi Watabe教授應邀參加由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主辦的α核素學術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是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所長余飛教授第二次邀請國際頂尖α核素專家來華進行學術交流,【最新】α核素進展: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持續致力于促進國內α核素的科技創新發展。
會上,Watabe教授分享了大阪大學多年來α核素砹-211At [211At]研究開發歷程、最新成果,重點展示了近期[211At]核素藥物的臨床試驗情況。會議由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所長余飛教授主持,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楊愛民主任、高蕊教授、砹爾法紐克萊卓巍彬總經理出席了此次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核醫學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競相發言,共同期待α核素[211At]藥物在國內早日獲批上市,造福于臨床。
01α核素[211At]的基礎研究
Watabe教授主要分享了[211At]NaAt用于分化型甲狀腺癌的研究,揭示了正常甲狀腺組織和分化型甲狀腺癌細胞可對[211At]的顯著攝取,添加抗壞血酸(AA)可提高[211At]溶液中砹的放射化學純度。此外,[211At]溶液在K1-NIS異種移植動物模型中的治療效果呈劑量依賴性,并有效延長生存期,表明靶向α療法對治療晚期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潛在適用性。
02α核素[211At]的臨床應用
Watabe教授表示他們已構建穩定且符合質控的[211At]NaAt 溶液藥物,可直接通過靜脈注射用于患者的治療,并獲取了大阪大學醫院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準,其所在實驗室已通過美國國家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院審核,被確認為符合GMP規定的研究產品生產設施。目前Watabe教授團隊正在開展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中進行I期臨床試驗,以評估安全性和初步療效,其結果將會于明年SNMMI年會進行展示,屆時將為[211At]NaAt的研究提供臨床級別的證據。
03
α核素[211At]的潛在作用靶點
近年來涌現了多種α靶向治療的新靶點諸如LAT1、FAP及CXCR4等。Watabe教授以[211At]FAPI和[211At]GPC1 mAb為例,向大家展示了新靶點的潛在應用價值。同時,Watabe教授強調,大阪大學正在致力于新型加速器的研發,旨在實現商業化加速器5-6倍的[211At]產量。
Watabe教授介紹了日本團隊在[211At]研究的進展,其進展令人欣喜。目前[211At]NaAt治療甲狀腺癌已入組了11位患者,相關的研究結果即將發表,我們非常期待這一結果,希望本團隊及國際各阿爾法核素研究團隊在[211At]領域及α核素藥物研發領域能夠攜手同行,行而不輟。
在交流會結束后,Watabe教授與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團隊進行了深度交流。借助這次交流會的契機,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將持續打造α核素藥物研發的技術交流平臺,分享在α核素藥研究領域的實踐和經驗,推動建立新的α核素藥生產與研發平臺,加速α核素藥物的臨床應用進程,更好地支持核醫學研究者和造福廣大患者。
同濟大學核醫學研究所團隊于2014年率先在國內開展了靶向SSTR2的[211At]-奧曲肽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其具有令人滿意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本團隊后續開展α靶向治療的研究筑牢基礎。此后,探索了多種小分子多肽(TPP-1)、單克隆抗體(PD-L1)、單域抗體(ABDMPL16)、仿生納米(MnO2-BSA)作為[211At]的靶向分子載體,力求提高[211At]靶向性,確保安全性的條件下優化腫瘤治療效果,為進展期臨床腫瘤患者實現精準醫療提供新選擇。
作為α核素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α核素輻射生物學仍需進一步闡明以拓寬臨床應用,不拘泥于傳統的“α粒子破壞DNA直接殺傷腫瘤”的認知,本團隊另辟蹊徑,探究了其與免疫微環境的互作機制,提出“阿爾法免疫療法”新策略。未來也將持續深耕α核素藥物研發領域,為推進α核素的科技創新和推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