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起步區海右人才節“核技術應用”專場活動上,起步區首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山東核電與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簽署合作協議,濟南起步區黨工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與復旦大學山東校友會、武漢大學山東校友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活動集聚國內30多個在核技術應用領域有所涉及的高校校友會,共商起步區核技術研究與應用產業發展前景。
培養核技術應用人才
當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核技術應用的不斷拓展,核技術應用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核技術研究與應用更加渴求人才。
此次揭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置在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據悉該研究院于2021年9月便獲批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首個博士后人才培養單位。經過經過2年建設,實踐基地在今年成功升級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院長助力馬波介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發揮三大作用,其一是作為專門為取得博士學位的人員提供科研平臺的機構,能夠圍繞起步區乃至山東的產業定位,為產業培養具備深厚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其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間的橋梁作用,能夠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在企業中轉化和應用,并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反饋給科研單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其三,工作站通過開展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能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方向和思路,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未來,研究院將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續聚焦輻射探測、核能核電、精密無損檢測、核醫學分子影像及醫用同位素研發等領域對人才的需求,聚集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不斷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
起步區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搭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高端服務業為支撐的“3+1”現代產業體系,同時高度重視科技的創新、傳化和應用,科技創新氛圍濃厚。
目前,在中科新經濟科創園落地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濟南中科泛在智能計算研究院、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和齊魯碳中和研究院4個中科院系列院所,分別在各自領域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
其中,在核技術研究與應用領域,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在X射線無損檢測、輻射安全監測核儀器儀表、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等方面已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術應用產品的工程化開發,部分已投放市場;并成功孵化第一家科技創新企業——銳影檢測科技(濟南)有限公司。
該研究院落地起步區以來,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已初顯。比如,其打造的專門用于新能源汽車IGBT模塊焊層氣孔缺陷檢測的在線檢測設備,具有在線、智能、三維檢測等性能優勢,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目前已交付用戶。
在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國產化方面,研究院擁有研制我國首動物PET、首臺動物SPECT/CT、首臺乳腺癌早期診斷儀(PEM)、乳腺專用單光子發射掃描儀(SPEM)等設備的相關技術積累和人才優勢。由該研究院設計、建設的放射性藥物研發實驗室,將為醫用同位素研發生產提供先進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為提升我國醫用同位素國產化水平和核醫學行業綜合競爭力提供助力。
培育未來產業增長點
“核技術在工業、醫療、農業、環保、資源勘探、材料和公共安全等眾多領域都有應用需求,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中發揮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作用,已然成為新動能引擎和未來產業。”在“核技術應用”專場活動上,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魏存峰表示。
起步區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唯一支持設立的實體性新區,重點布局戰略產業新興產業,并將未來產業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增長點。在最新發布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中,起步區將核技術研究與應用作為未來產業機發布,誠邀核技術研究與應用產業人才和團隊加盟。
“起步區通過構建科創人才聚集新高地,為核技術應用產業的孵化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起步區既有從“0”到“1”未來技術創新平臺,又有從“1”到“10”未來技術中試孵化加速平臺,也有從“10”到“100”未來技術場景應用平臺,為全面成形起勢奠定良好基礎。”馬波認為。
起步區管委會產業促進部副部長姚鋒介紹,下一步起步區將積極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企業孵化平臺、培育戰略新興企業,高效、高質做好科研成果轉化,全力釋放科技及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引領起步區新動能和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全力推動起步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