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快速防疫或快速治療成為重中之重。目前,我國國標醫用防護服大多采用環氧乙烷消毒滅菌,需要7-14天時間。但醫療器材特別是一次性防護服消耗過快,如何讓其產能及時跟上需求成為當前的主要問題。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關于疫情期間執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輻照滅菌應急規范(臨時)》(以下簡稱《應急規范》)的通知,根據《應急規范》,采用采用輻照(鈷60或電子加速器)技術可將時間縮短到1天以內。
從一到兩周縮短到一天,無疑,輻照滅菌技術對緩解前方醫院ICU醫用防護服緊張局面至關重要。
這項技術目前進展如何?能多大規模被采用?是否安全可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有望2日內實現大規模生產
所謂輻照滅菌,即利用鈷60放射源衰變發出的伽瑪射線或高能、大功率的電子束照射物品,通過輻射效應達到材料改性、殺菌消毒的作用。輻照所需要的裝置,一種是鈷60,一種是電子加速器。
輻照滅菌已在食品、醫用手套、樣本采集器、采血器、醫用泵頭等產品上被廣泛應用,安全性已得到充分驗證。
“目前的綜合測試結果顯示,經鈷60或電子加速器對防護服進行輻照滅菌,按照《應急規范》進行操作,滅菌效果與傳統環氧乙烷滅菌效果相當。”中核集團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康四清告訴記者。
輻射滅菌的方式此前并未列入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滅菌的規范中。因此此前生產的防護服在材料、性能方面并未按照滿足輻射滅菌的要求加以規定。
“不同廠家生產的防護服在材質等方面存在個體化差異,我們仍在繼續和廠家對接,盡快完成相關實驗,摸清情況,拿到檢測結果,確定具體的工藝參數。”康四清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四個批次的防護服輻射滅菌檢測。最早送來的樣品的檢測結果有望在11日前后拿到,如果沒問題,隨后會對這一廠家的防護服開展大批量輻射滅菌。
100米“跑道”一天完成10萬套防護服滅菌
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責任公司進行輻照滅菌的廠房并不大,完成整個滅菌過程的區域就是一條100余米長的傳送帶——和首都機場航站樓內的一條行李傳送帶長度相當。一箱箱防護服被一個挨一個并排放置在傳送帶上,15分鐘,跑完一個100米,箱子翻個,再跑一圈……
“根據箱內產品輻照劑量的要求,大概4-6圈之后,產品的滅菌任務也就完成了。”康四清算了一筆賬,這條生產線1小時的輻射滅菌能力在一百多箱,按每箱裝載30件防護服計,24小時開工的話,一天可完成10萬件左右的一次性防護服的滅菌任務。
參與《應急規范》草擬的輻射滅菌專家、中國同輻輻射事業部總經理尹玉吉告訴記者,《應急規范》對采用輻照方式對醫用防護服進行滅菌有一些限定,比如考慮到輻照滅菌可能會對防護服材料強度有一定影響,同時考慮到《應急規范》的適應有效期為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應用安全,《應急規范》將輻照滅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使用有效期限定在1個月以內,并明確規定對產品性能、快速檢測生物指示物、輻照吸收劑量三大類指標進行檢測,“這些都將有效保障防護服輻照滅菌效果及使用性能。”
本次疫情中,輻照滅菌所起到的作用遠不止于此。截至2月7日,中國同輻旗下的華東輻照完成醫用乳膠手套滅菌35萬副、張家港華康完成醫用乳膠手套滅菌150萬副、金輝輻射開展防護服輻照滅菌驗證試驗4000套、長春輻照輻照用于抑菌的中藥飲片2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