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育成油料作物油莎豆高油高產新品種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中油莎1號”,日前通過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組織的品種認定。這是我國育成的首個高油高產油莎豆品種。
油莎豆原產非洲,為莎草科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享有“生命之果”的美譽。油料所油料逆境生物學團隊歷經10年,通過輻射誘變、提純復壯及南繁加代穿梭育種方法,成功選育出油莎豆新品種“中油莎1號”。
據該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品種具有產量高、含油量高、品質好等特點,塊莖種子含油量31.3%,是長江流域含油量最高的油莎豆品種;油酸含量68.2%、亞油酸含量11.0%,品質可與橄欖油媲美;每畝塊莖鮮重產量為947公斤,按40%含水率折算,干重為568kg/畝,每畝產油量超過170kg,被稱為“油料作物之王”。
油莎豆綜合利用價值高,市場前景廣闊,既可以開發為食用油,又可以加工為口感佳的風味食品,而且抗逆性強,適宜在荒地、灘涂地及鹽堿地等種植,可有效利用邊際土地資源,促進邊際地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大力推廣的新型油料作物,已被列入《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
推薦閱讀
荷蘭醫療設備公司Quirem Medical最近開始使用SCK CEN核研究中心的BR2研究反應堆來生產QuiremSpheres,SCK CEN于6月15日表示,QuiremSpheres用于治療肝癌,由裝載鈥-166的小型放射性球體組成。
2021-06-21
為了精準診斷耳部病變,醫生會使用CT設備檢查患者耳朵內的骨結構受損情況。但是,由于耳部一些骨頭結構微小,在影像學診斷中存在“看不清、看不準”的難題,導致一些隱匿疾病無法得到精準診斷。
2021-06-21
手術、化療、放療是腫瘤、癌癥等疾病的常見治療手段。傳統化學治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導致了正常細胞和組織的損傷,那么如何降低腫瘤治療藥物副作用,實現腫瘤的精準治療?
2021-06-21
原切與合成調理牛排主要的區別特征是質構,超聲成像技術對質構差異具有敏感性,因此可以通過超聲圖像對其進行區分。對于高光譜成像技術,因為原切與合成調理牛排的表面紋理存在差異,而化學成分上相似,且紋理特征變量數量遠少于光譜變量,因此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孫宗保、王天真、鄒小波*等人采用高光譜數據中的圖像信息對原切與合成調理牛排進行鑒別。
2021-06-21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