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納利納核電站臨時儲存用過的核燃料(圖片來源: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放射性廢物和乏燃料管理退役和修復綜合審查服務 (ARTEMIS) 審查小組于 7 月對立陶宛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訪問,以審查該國決定設施選址的方式。
ARTEMIS 團隊包括來自比利時、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和斯洛伐克的六名國際成員以及三名原子能機構工作人員。在訪問期間,他們會見了伊格納利納核電站(INPP)、能源部、立陶宛核監管機構VATESI、立陶宛地質調查局和立陶宛能源研究所的代表,以及該項目的兩家咨詢公司——IDOM和波西瓦解決方案。
立陶宛《2021-2030年核設施和放射性廢物管理發展計劃》提出,該國的長壽命放射性廢物將儲存在臨時儲存設施中,直至其運行期結束,屆時將在深層地質深處進行最終處置。存儲庫(DGR)。該處置庫是一個位于地下數百米的特殊設計結構,預計將于 2068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立陶宛的放射性廢物和廢燃料來自于 2009 年停止運營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以及醫藥、工業和研究部門。
原子能機構小組贊揚立陶宛早期制定了DGR計劃,并要求在早期階段對選址過程進行同行審查。
ARTEMIS 團隊負責人、法國國家放射性廢物管理局前瞻與戰略高級顧問 Jean-Michel Hoorelbeke 表示:“通過充分考慮當前審查的結果,立陶宛將處于有利地位,繼續安全發展DGR 項目。”
INPP代理總干事奧德里烏斯·卡米埃納斯表示:“立陶宛深埋庫項目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深埋庫項目,在有能力的專家的見解的指導下,我們在整個項目管理過程中應用有用的專業知識。一旦我們確信我們今天所做的事情符合所有適用的國際安全標準,我們就必須準備好進入項目的下一階段標準和要求,符合此類項目的全球最佳實踐。”
國際原子能機構審查小組關于改進選址過程的建議包括政府為最終選址建立“中間里程碑”并分配決策責任。它還建議 INPP 制定“描述整個選址過程的高級文件”,并與政府一起盡早建立正式的公眾參與流程。VATESI 可以“考慮制定有關地質處置設施的綜合指南,以支持國家選址過程的要求”。
完成的報告將在大約兩個月內提交給立陶宛政府。
伊格納利納核電站的兩座大型 RBMK 反應堆為立陶宛提供了 70% 的電力,直到 2004 年和 2009 年作為該國加入歐盟的條件關閉為止。伊格納利納核電站正在使該發電廠退役,該核電站已從反應堆中取出燃料,并將其放入干燥桶中,以便在現場臨時儲存。退役過程預計持續到 203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