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luu-Suu(圖片來源:WNN)
在 Mailuu-Suu 地區,作為蘇聯核計劃的一部分,鈾在 1946 年至 1967 年間被開采和加工。在此期間,那里生產了大約 10,000 噸氧化鈾。地下礦井分為五個礦區,可通過三個豎井進入。Kara Balta 聯合礦業成立于 1950 年代,在北部比什凱克附近開采和處理這種礦石。
Mailuu-Suu(前封閉城市)周圍陡峭且不穩定的山坡上存在許多未受保護的鈾尾礦礦床,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此外,被采礦廢料污染的地下水在用于飲用和灌溉時可能會帶來風險。
放射性物質目前儲存在流入錫爾河的邁盧蘇河沿岸的 23 個尾礦池(總體積約 200 萬立方米)和 13 個礦渣堆(總體積約 90 萬立方米)。這些尾礦有的已經被山體滑坡、泥石流和洪水沖毀,有的位于預計會發生重大山體滑坡的高危地區。
吉爾吉斯斯坦緊急情況部長 Boobek Ajikeev 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核安全部主任 Balthasar Lindauer 于 5 月 16 日簽署了 ERA 贈款協議——這將允許開始為期七年的補救工作。
2300 萬歐元的贈款是自 ERA 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贈款,將有助于穩定和覆蓋位于 Mailuu-Suu 河沿岸的放射性尾礦。計劃的土壤覆蓋層厚度為 2 米。約35萬立方米尾礦需要搬遷至安全處置場。該項目還將資助該地區受污染土地和水資源的恢復。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指出:“繼 2022 年春季在 Shekaftar 和 Min-Kush 的前鈾礦開采地點成功完成類似工作后,這是吉爾吉斯共和國要修復的第三個此類地點。” “該項目將成為中亞其他地區倡議的典范,這些地區的鈾遺留場地問題仍需解決。”
中亞是前蘇聯重要的鈾礦產地。鈾礦開采了 50 多年,還從其他國家進口鈾礦石進行加工,大量受放射性污染的物質被放置在采礦廢料場和尾礦場。大多數礦山在 1995 年之前關閉,但在采礦和銑削作業關閉之前或之后幾乎沒有進行任何補救措施。受污染的材料對環境和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這些危害包括該地區一個重要農業中心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可能受到污染。
應歐盟委員會的要求,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于 2015 年設立了 ERA,以解決這一遺留問題。ERA 于 2016 年開始運作,得到了歐盟委員會、比利時、立陶宛、挪威、西班牙、瑞士和美國的捐款支持。
2017年8月,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批準了與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于當年1月簽署的框架協議。該協議的批準意味著在該國的幾個鈾遺留場址開始修復工作的所有基本條件都已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