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文明的飛速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與此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環境中逐漸偏離了健康的軌道。
腫瘤的高發病率已經在人們的耳邊敲響了警鐘,例如,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央視《新聞聯播》著名主持人羅京、香港著名藝人梅艷芳等、都由于身患惡性腫瘤而英年早逝。
雖然腫瘤治療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只有盡早地、準確地發現腫瘤,才能對癥用藥把病情控制住,甚至治愈。目前,基于18F-FDG的PET以其高靈敏度、高準確性的特點,已經成為臨床腫瘤診斷不可或缺的影像檢查手段。
那么,18F-FDG是什么呢?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可以發現隱藏在人體內的腫瘤細胞?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18F-FDG為何物?
18F-FDG其實是由放射性同位素18F標記的脫氧葡萄糖,是一種與葡萄糖結構類似的具有放射性的化合物,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具有放射性的“葡萄糖”。
我們知道,人體細胞通過攝取葡萄糖進行代謝,為人體的生命過程提供動力能源。由于18F-FDG與葡萄糖結構類似,細胞在葡萄糖的攝取過程中無法將兩者區分開來,于是18F-FDG也“混進”了細胞內部。
然而,在后續的代謝過程中有特異性極高的生物酶參與作用,雖然18F-FDG與葡萄糖結構相似,但這微小的差別也足以被區分開來。
于是“混進”細胞內的18F-FDG由于無法進行完整的代謝過程而被滯留在細胞內部。伴隨著代謝的不斷進行,滯留在細胞內的18F-FDG持續累積也就給細胞貼上了放射性的標簽。
18F-FDG讓腫瘤細胞無處藏身
在疾病的早期,細胞的代謝調控已經出現異常,而腫瘤組織具有無限增殖的特性,絕大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葡萄糖代謝速率都遠高于正常組織細胞。
因此,腫瘤細胞內積累的18F-FDG要遠多于正常細胞。通過探測體內腫瘤攝取的18F-FDG所發出的放射線,體內的腫瘤細胞便無處藏身了。
而且,腫瘤細胞的原發灶與轉移灶具有相似的代謝特點,通過一次注射18F-FDG進行全身顯像,就可以對腫瘤及其轉移灶的全身累及范圍進行檢查。
此外,腫瘤病灶處18F-FDG攝取的旺盛程度與腫瘤的分化大小和所處腫瘤增殖周期的不同階段密切相關,所以通過18F-FDG的顯像還可以幫助對惡性腫瘤進行診斷、分期及治療監測。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8F-FDG的顯像基于細胞的糖代謝原理,所以,需要進行該項檢查的朋友必須要控制血糖濃度在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在6.1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原則上應低于11.1mmol/L),以免造成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