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來醫院就診的患者,會遇到要做核醫學檢查或者CT檢查的情況,而有些特殊的病人兩種檢查都要做,據附小宣了解,核醫學檢查技術和CT檢查技術在疾病診療中各有優勢和不足,那么如果將核醫學檢查技術和CT檢查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會是怎樣的效果?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就將兩者結合的“三維SPECT/CT容積重建融合成像”技術運用在患者的骨骼疾病檢查中,讓骨關節疾病診斷更精準。
疾病診斷更精準
前不久,因車禍受傷的張先生被送到了醫院,在進行CT檢查時,發現肋骨有2處骨折。為了進一步確診,張先生又到核醫學科進行了“三維SPECT/CT容積重建融合成像”,該項檢查提示,骨折病灶不止2處,而是多達6處,其中4處骨折病灶更為隱匿。
60多歲的王女士因為身體疼痛到當地醫院進行檢查后診斷為骨質疏松,一直按照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但骨痛癥狀一直沒有緩解。隨后,王女士到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就診,通過“三維SPECT/CT容積重建融合成像”發現,不明原因骨痛實為惡性腫瘤轉移至骨骼所引起的疼痛。
“如果將人體某部位比作一塊面包,那CT檢查就像是把面包切成片來診斷,通過CT掃描,可獲得斷層解剖圖像,而核醫學的SPECT檢查就如同對面包所含成分如淀粉、糖的質量檢查,可獲得功能圖像。”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黃占文講到:
“‘三維SPECT/CT容積重建融合成像’這種檢查方法是將反映功能代謝的SPECT顯像和CT掃描進行有機融合的先進影像技術,可從功能和解剖信息兩個方面,了解骨質的血供、代謝和解剖學的變化,對病變進行全面精準的診斷。并且,通過后處理生成的3D SPECT/CT影像,對患者的病變部位一覽無遺,可更好的幫助醫生做出更加精確的診斷,帶來患者診療模式的轉變。”
無須談“核”色變
對于核醫學檢查,一些市民仍談“核”色變,對核醫學相關檢查不夠了解,心存疑慮。對此,黃占文表示,在核醫學診治過程中所用的放射性藥物,也就是顯像劑,其靈敏度特別高,極低的用量即能滿足相關顯像診斷需求,所以說核醫學檢查是非常安全的。
“核醫學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放射性藥物的特殊性能,對人體多種疾病進行無創、安全有效地靶向診斷和治療。在核醫學的幫助下,早發現、早治療以及精準醫療都將進一步得以實現。”
黃占文介紹,當需要診斷某些疾病時,核醫學科醫生會將含有放射性的藥物經口服或注射到患者體內。應用核醫學診斷設備,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放射性藥物在人體內的特異性分布,從而幫助醫生了解疾病發生或發展狀況,得到準確的診斷依據。隨著核醫學技術的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放射性藥物應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將有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