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實驗核物理團隊目前包含三個課題組,他們均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開展了系統性的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1
核衰變與結構課題組
華輝老師負責該課題組,十多年來基于串列加速器上的在束譜學終端開展了中等質量區原子核結構演化的研究, 例如70質量區原子核的三軸形變和“訂書機帶”等;發展了相關的探測設備和數字化獲取系統,為多家用戶成功使用。
2
核反應與結構課題組
葉沿林老師負責該課題組,近十來年基于串列加速器上的核反應實驗開拓了豐中子核集團結構研究新方向,在14C的鏈狀分子態、10Be的近閾分子結構和18O中的非對稱分子結構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展了相關探測設備。
3
激光核譜與核性質課題組
楊曉菲老師負責該課題組,近年來基于北京放射性核束BRIF裝置發展了國內首個針對不穩定核基本性質研究的共線激光譜系統,完成國內首次在線不穩定核激光譜實驗,為我國不穩定核性質和結構研究帶來新的機遇。
不穩定原子核大多處于核素版圖上未開發區域,涉及量子多體開放系統的奇特結構、天體中元素生成過程、攀登超重元素島等重大科學問題,也涉及核能系統循環中大量不穩定核未知性質等重大需求問題。為此,世界上各科技強國都在建造或升級新一代放射性核束大科學裝置,支撐不穩定原子核的研究。北京大學實驗核物理團隊發展了多方面的實驗路線和手段,形成了以優秀中青年為主體的研究隊伍,也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研究積累。將繼續廣泛開展國內外合作,開拓創新,爭取在不穩定核奇特結構和物質世界基本對稱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更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