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祥介紹,在奧運測試賽期間,曾有一名記者在通過安全門型放射性檢測系統時,系統檢測到放射超標,但是安檢人員沒有在該記者身上找到放射物品。后來了解到,這名記者5個小時前注射了放射性的治療藥物。“注入體內的放射性藥物,其輻射量是人體可以接受的,量也比較小,但是即使這樣,也可以被儀器檢測出來。”趙志祥說,這些高靈敏的檢測設備將確保奧運會不會遭到“臟彈”等放射性物質的襲擊。
他透露,另外80套放射性物質檢查系統也將馬上投入到各個大型的機場中去。該系統現已經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享有自主知識產權,將廣泛應用在體育場館、賓館、海關、機場、火車站及碼頭,對行人、行李、包裹、車輛等是否攜帶放射性物質進行實時檢查。
趙志祥還透露,該院研發的NQR爆炸物檢測系統近日也交付應用于北京奧運安保了,該系統對行李等物品不開包就能迅速檢查出爆炸物品,可靠性大大高于X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