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輻照技術 輻照保鮮的果蔬安全問題
食品輻照技術是 20 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物理滅菌保鮮技術,目前被廣泛用于蔬菜、水果的防腐保鮮,如輻照大蒜、洋蔥、馬鈴薯、生姜等產品,抑制發芽,延長貯期,提高貯藏質量;照射番茄、胡蘿卜、蘑菇、荔枝、蘋果、葡萄、獼猴桃、草莓等產品,抑制后熟,延長保鮮期;輻照花生仁、核桃、生杏仁、紅棗、桃脯、山楂脯等干果、果脯類食品,防霉防蟲,延長保質期。
但在這個“談輻色變”的時代,消費者對輻照果蔬普遍存在恐懼心理,果蔬經輻照后,是否具有放射性或毒副作用,營養價值是否受到破壞呢?
食品輻照是一種安全的物理處理過程,其原理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 或137Cs) 發出的γ射線,或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束(能量不大于10MeV),或X射線(能量不大于5MeV) 對食品進行輻照,殺滅食品中的蟲害,消除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腐敗細菌或抑制某些食品中的生物活性和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食品保藏或保鮮的目的。輻照同原子彈爆炸、核電站泄漏存在本質區別,原子彈爆炸、核電站泄露是將有強烈放射性的核物質暴露在大氣中,造成核污染,而輻照采用的是封閉放射源 ,放射性物質保存在兩層密封不銹鋼外殼內,射線透過不銹鋼管壁照射到果蔬上,果蔬接受到的是射線的能量,而不是放射性物質。國際上關于食品輻照安全性論證和試驗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開始,經過長期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證明,在一定劑量照射下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不產生放射性和有毒物質。根據各國多年研究,FA0/WHO/IAEA組織的聯合專家委員會于1980年10月份宣布,吸收劑量在10kGy以下的任何輻照食品都是安全的,無需做毒理學試驗。
輻照食品營養成分檢測表明,低劑量輻照處理不會導致食品營養品質的明顯損失,食品中的蛋白質、糖和脂肪保持相對穩定,而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也不會有太大損失。輻照食品營養衛生和輻射化學研究結果表明,食品經輻照后,輻照降解產物的種類和有毒物質含量與常規烹調方法無本質區別。
較之傳統的化學食品貯藏與果蔬保鮮技術,在達到同樣效果情況下,食品輻照具有成本低、省時、省工,處理條件易于控制,受外界環境影響小,特別是沒有化學污染和不破壞食品營養結構、自然風味等諸多優點。但專家呼吁,輻照作為一種加工手段,應該有一個通用標簽,把通過輻照的食品告知消費者。對于消費者在選擇輻照食品的顧慮問題,應通過普及輻照知識和加強宣傳來解決。
推薦閱讀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楊輝(Hui Yang)表示,增材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設計靈活性和擴展功能,但不同生產機器的質量和工藝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隨著航空航天、醫療保健和汽車行業的應用,以及大規模定制的潛力,增材制造需要質量管理。
2021-06-18
在日常生活中,“核”可謂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醫院也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利用核技術的地方。核醫學在疾病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領域廣泛應用,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基石,放射性藥物則是核醫學的靈魂,在分子診斷和精準醫學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2021-06-18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已經廣泛應用于腫瘤的治療,近年來也被用于室性心動過速和房顫的治療,而用于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則是全球第一次。
2021-06-18
近日,無損內壁檢測機器人現身上海石化,為煉油部焦化裝置大油氣管線做了首次管道“腸鏡”檢查。
2021-06-18
5月,美國能源部的能源高級研究計劃署 (ARPA-E) 宣布了一項新的4000萬美元計劃,以支持“優化”先進反應堆核廢料和處置的研究,包括核廢料回收利用。
2021-06-18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