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亞青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5年第一屆全國青運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過去五年,國家級以及世界級重大活動扎堆,放射性物質檢查系統等反恐設備,已是各個重大場合的“???rdquo;。
身為科研人員,王國寶從未想到,自己的工作竟然會和這么多重大活動產生“瓜葛”。
從2000年開始,核技術所開始將核軍工技術移植到反恐設備的研發應用。
2008年,該所研制的反恐設備迎來大規模處女秀,在當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上,NQR爆炸物檢測系統、放射性物質檢查系統和高靈敏快速識別反恐核偵查車共計430余套反恐裝備,為奧運會多個場館和賓館提供安全保障服務。
“我們注重‘量體裁衣’式的定制化創新。”王國寶舉例說,在今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現身的行人/行李放射性物質檢測系統,是核技術所最早研發的核輻射探測裝置,2002年研發成功,2003年即被投入使用。與最初的模樣相比,此次論壇上現身的系統變得小巧了許多,而外形則變得“普通”了許多。
五年前,大型活動的反恐設備多來自國外,國產反恐設備參與國際大型活動的場合也不多。
但目前,核技術所已建立了科研樣機—正樣機—實用化產品—定型產品的產業鏈,陸續研發了反核恐怖、反爆炸恐怖、反生化恐怖三個領域的系列反恐裝備,為國家級以及世界級重大活動提供了行人放射性檢測系統、車輛放射性檢測系統以及核素識別儀等近百套核安保設備。
經過多年在核反恐技術領域深耕細作,原子能院的核安保設備在我國乃至世界的安檢領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核反恐設備及服務進入軍事領域以及民航、海關、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公共領域;已有三種核反恐安檢產品出口到坦桑尼亞、烏干達等國家,供維和部隊使用,為保障國際社會的安全貢獻力量。
“當前,國際恐怖主義不斷升級,恐怖活動已對世界和平、經濟發展乃至人類文明構成威脅和挑戰。隨著核技術應用的發展,利用該項技術進行反恐安檢在全世界的社會安全領域起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在王國寶看來,作為科研院所,要努力帶動反恐核技術應用整體水平的提高和持續發展,加快提升我國防范核和輻射、爆炸等恐怖襲擊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鞏固我國的核大國地位貢獻一份力量。
如今,王國寶和團隊正在推動將核反恐安檢產品向著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比如通過自動識別技術的研發,讓設備自動識別是何種核素。
“我們基層科研工作者越來越有成就感。”核技術所副研究員李永說,“國家現在十分重視核安保,作為核安保設備的研發者,我們將致力于先進核技術應用研究,大力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尖、新型核反恐安保設備,為國家和人民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