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明天的太陽》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編著。以中國第一座人造太陽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HL-1)及其系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東方超環(EAST)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核聚變裝置及成果,中國在參與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中的中國貢獻、中國智慧為主線,使公眾“零距離”接觸磁約束聚變大科學工程裝置,通過平面閱讀與可視化閱讀的有效結合及充滿創意的排版設計,生動的語言文字,使用漫畫、動畫、視頻等方式,凸顯該作品有文字、有圖片、有聲音、有故事的特點。作為國內第一本完整、系統描述國內外磁約束核聚變研發;講述中國人追夢“人造太陽”的中國故事;普及宣傳清潔、安全、綠色的受控核聚變能源科學知識;展現綠色、安全、環保核聚變能源未來魅力前景的科普書籍,集中體現了愛國奉獻、興核強國的愛國主義思想,并在廣大青少年心中播種熱愛核工業事業、熱愛核聚變事業、熱情愛國的種子。使讀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核科技的樂趣與神奇,激勵“強國有我”的青年人接力聚變火炬,投身實現人類能源夢想的偉大事業。此外,本書的出版,也讓更多的公眾、部門和企業了解、認識、支持核聚變能源的開發,提高公眾對核聚變能源研發的關注度,為我國核聚變能源事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為最終實現“人造太陽”之夢做出積極貢獻。
本書作者團隊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從事核聚變科學研究的一線專家學者,由多名年輕博士及碩士組成。其中包括曾獲“亞太等離子體物理杰出青年科學家獎”“四川省青年科技獎”“胡濟民教育科學獎”等榮譽的作者,部分作者作為“新一代人造太陽科研團隊”成員獲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專家支持團隊匯聚了眾多核聚變科研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以及特聘科普專家等,對保障作品內容的科學嚴謹提供了堅實的保證,是科學家團隊講科普的典范力作,使作品具有很高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