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技術網訊:清大團隊成功以雙硼材料設計出新OLED 元件,出光率超越30%、成本較第二代磷光材料降五分之一,且高亮度操作下效率僅衰退0.3%,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光電》,連期刊審委會都驚艷連連,贊不絕口。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商業應用日漸廣泛,從 Samsung Galaxy、iPhone X 行動裝置螢幕、高畫質電視到車燈等都能見到 OLED 技術。
市售OLED 發光層主要由第一代「螢光材料」或第二代「磷光材料」組成,但第一代出光率太低(僅5%),第二代價格又太昂貴(使用貴重稀有金屬如銥、鉑等,1g 售價可達5 萬元),因此許多實驗室都在積極開發全由低成本有機材料組成的第三代「熱活化延遲螢光」(TADF)發光材料。
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化學系教授劉瑞雄與材料系教授林皓武組成的團隊,此番便是領全球首創第三代「雙硼材料」,讓元件發光效率突破30% 且擁有極低元件效率滾降(操作亮度1000 cd m-2 下僅衰退0.3%),而成本卻較第二代材料減少5 倍以上,研究成果榮登《自然─光電(Nature Photonics)》期刊,預計引來不少廠商注意。
(中國核技術網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