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我國輻照育種取得的成果嗎?
輻射照射可以用來改良和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你聽說過嗎?其原理是利用電離輻射照射農作物的種子、花粉、植株或枝條,在輻射作用下,引起農作物種子內部遺傳特性的改變,通過幾代的培育篩選獲得優良品種。
我國在此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已培育魯棉一號、“原豐早”水稻、山農輻63小麥等650個新品種,播種面積達到900萬公頃以上,每年增加糧食30~40億公斤、油料0.75億公斤,創經濟效益達33億元。
下面我們就以“原豐早”水稻為例,帶大家看看輻射誘變育種的神奇之處吧!
1971年3月,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利用60Co?射線照射“科字6號”干種子,3月中旬,將其播種于溫室,5月初移栽大田。當年每株混收少量種子。1972年種植第二代種子14 400株,選得4個早熟突變單株,經福建、廣東及浙江三個世代的選育鑒定,于1973年7月育成比原品種“科字6號”早熟45天的水稻新品種“原豐早”。
“原豐早”水稻對肥料適應性廣,比浙江省當時推廣的熟期相似的品種增產10%以上,畝產高的可達500千克以上。“原豐早”具有對光溫反應較遲鈍的特性,秧齡彈性較大,薦口適應性較廣,在兩熟制、三熟制地區均可種植,早晚兩季可以兼用。作晚季栽培,可節省專用秧田,擴大早稻面積,而且成熟較早可使春花早播,有利于全年高產。“原豐早”米質食味好、營養價值高,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測定,“原豐早”大米中6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的總含量比浙江當時推廣品種“廣陸矮4號”、“圭陸矮8號”和“中稈早”都高,其中賴氨酸含量分別比上述品種高13.8%、8.0%和12.7%。
1976年浙江省種植面積達100余萬畝,1977年進一步擴大,成為主要良種之一。
推薦閱讀
據福布斯網站6月15日報道,去年年底美空軍進行了一場秘密軍事演習,模擬了在2030年演習期間中國可能攻打臺灣的情況時美軍的行動。美空軍使用了一系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轟炸機來對抗攻擊,其中包括仍在開發中的超級隱形B-21轟炸機。
2021-06-20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耿晉、博士后張一川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MarkBradley等探索了利用醫用放射治療X射線源激活抗腫瘤前藥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結果以為題,發表在上,耿晉和張一川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耿晉和MarkBradley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2021-06-2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溯源信息的關注日益增長,牛骨作為一種附加值極高的副產物,歷來存在溯源困難、管理混亂的現象。因此,鑒別牛骨產品的地理來源和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2021-06-19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交通大學附屬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核醫學科位于住院樓地下一樓。采用GEDiscovery670ProSPECT/CT, 能夠采集核醫學影像以及CT融合影像,醫技人員經驗豐富,愿為廣大患兒提供優質服務。
2021-06-19
第59屆PTCOG(國際離子治療聯合會)年會期間,來自美國Beaumont醫院質子治療中心的Dr.XuanfengDing和Dr.RohanDeraniyagala帶來了題為《點掃描弧形質子治療(SPArc)》的主旨演講。
2021-06-19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