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4日,一場匯聚兩院院士和近200位頂級專家的同位素技術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海鹽舉辦。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等10名專家被聘為海鹽同位素產業發展顧問。同時,總投資近15億元的5個行業龍頭同位素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涉及加速器制備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和治療藥物制備、醫療裝置制造等領域。
共謀同位素產業新發展
同位素在工業、農業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當前同位素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具有更加重要和現實的意義。
本次論壇以“同力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等16名嘉賓分別作主題報告,共同聚焦國內外同位素研究領域新動態,探索同位素產業新發展。
柴之芳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人談‘核’色變,其實放射性同位素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醫用同位素在醫療領域有著重要作用,在腫瘤、心血管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癥等重大疾病診療方面都有著獨特運用。”
作為在本次論壇上簽約落戶的項目代表之一,北京法伯新天醫藥科技首席運營官王桐道出了選擇海鹽的原因——“這次落地海鹽,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齊備”。
“天時是海鹽有全國最大的同位素生產基地,可以保證同位素的供應。地利是我們看中了海鹽的長三角中心區位優勢。人和是我們在前期溝通中發現,海鹽的工作機制特別靈活而且很全面,比如海鹽有全國唯一專門服務核電產業的政府部門——海鹽核電產業發展服務局,還有由縣領導掛帥的同位素產業專班,為項目落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王桐說。
打造企地共融
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本
今年4月,秦山核電成功實現全球首批商用堆醫用同位素碳-14靶件入堆,啟動碳-14批量化生產,一舉解決了我國碳-14長期依賴進口的問題。
目前,國內可用于生產醫用同位素的反應堆僅有6個,其中只有秦山核電的兩臺重水堆機組是商業堆,且運行功率是其他5個反應堆之和的3.28倍。依托秦山核電這一獨特優勢,海鹽已實現鈷-60、碳-14等規模化生產,打破了我國同位素供應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秦山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潛在論壇致辭時表示,目前,秦山核電正在研發镥-177、鍶-89、釔-90等醫用同位素生產技術,預計2023年下半年可實現小批量生產,2024年實現規模化生產,打破我國主要醫用同位素依賴進口的局面,屆時海鹽將成為全國最大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
“海鹽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搖籃,也是同位素產業創新創業的熱土。當前,海鹽正大力發展同位素產業,充分發揮秦山核電優勢,緊密協作,共同謀劃和推進同位素生產基地等四大基地建設,打造企地共融、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本。”海鹽縣委書記王碎社在論壇致辭時表示。
目前,海鹽正加快建設同位素產業園,布局建設同位素生產基地、核藥生產基地、研發創新中心、核醫學中心等,致力于打造全國醫用同位素產業示范基地。海鹽縣委常委、副縣長詹利民告訴記者:“下一步,海鹽將出臺同位素專項政策,設立同位素產業基金,持續優化政策和服務環境,在全國、全球打響海鹽同位素產業示范基地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