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輻照是目前公認的預防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最佳辦法,它的原理是利用一定劑量的高能射線(γ射線或x射線)照射血液,使血液中淋巴細胞的遺傳物質產生不可逆的損傷,失去增殖能力,但對無細胞核的血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無顯著影響,從而達到在不影響輸血治療效果的同時,預防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目的。
傳統血液輻照儀以Cs-137或Co-60為放射源,能量強且具有持續放射性,是潛在的社會安全以及環境污染危險因素,所以,血液輻照儀不僅受到衛生部門的管理,還受公安部門以及環保部門的管理。
美國在血液輻照技術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對社會安全和環境保護格外重視,相關標準及規范非常完善,是各國借鑒經驗的主要對象。
2018年5月15-16日,中美雙方環保部門在珠海舉辦了放射源輻照替代技術交流會,美方相關官員和行業專家分別就美國放射源的管理以及技術應用情況做了詳細介紹。
環境科學和能源部總經理Chris Boyd先生講述了題目為:向減少永久性風險前進——高活度放射性物質的替代技術評估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介紹,放射源被惡意使用,可以用來制作“臟彈”或其他裝置,例如將放射源裝在高壓鍋里就制成了一個簡易的臟彈,臟彈可造成大范圍的放射性污染,對整個區域造成嚴重傷害,污染區域將不能生活和生產,需要清理放射污染,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并花費多年的時間進行重建。所以,高放射性物質的存在對公眾安全和環境都有潛在的威脅。
圣地亞國家實驗室的Mark博士參照國際上幾起由Cs-137泄漏造成的輻射事故(上圖:1986年蘇聯的切爾諾貝利,1987年巴西的哥亞尼亞,2011年日本的福島)建立了紐約的事故模型,在紐約城發生放射源恐怖襲擊事件只需要40分鐘,事故發生后需要4天時間開展應急措施,關閉所有商業和地鐵等,緊急撤離受影響的人員,事故預計會造成19.5萬人的傷亡,需要10年的時間對放射性物質進行清理和城市重建工作,經濟損失預計高達300億美元。
在美國,2013年就有500臺血液輻照機輻照了近200萬個血液單位。大量的研究證明:經x射線照射的紅細胞數據與經伽瑪射線照射的紅細胞數據無明顯臨床差異。x射線輻照比伽瑪射線輻照有相當大的優點,如安全性,資質審批和管理,安裝場地的適應性以及持續性的安全成本等等。
在1998年,美國510(k)概要中批準RS 3000作為伽瑪射線輻照的推薦替代,2009年更新,推薦替換產品中增加了RS 3400 x射線血液輻照器。紐約現有32臺銫源輻照儀,分布在多個獨立的研究機構和衛生組織。2017年10月,紐約市衛生專員承諾,32個放射源設備中29個將啟動替換程序,并聯合參議員納恩發布《放射源輻照裝置替換倡議案》,力求在5年內將國內絕大多數放射源輻照儀替換為X射線輻照儀。
我國早在1999年北京血液中心率先向臨床提供輻照血液,已經歷了30年的發展,鑒于各類原因,血液輻照的臨床認知和應用并未普及,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傳統輻照儀的諸多弊端限制了血液輻照的發展。近年來,隨著輸血醫學確定為二級醫學學科后,在各機構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陸續發布或更新了相關標準和規范,后續還將發布輸血不良反應上報規程等文件,將建立起國內輸血不良反應數據統計平臺,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輸血安全提供推動力。
應國內血液制備的發展,麗珠試劑公司率先研發了X射線血液輻照儀,將于年內正式上市,填補了國內X射線血液輻照技術的空缺。
X射線血液輻照技術采用人為可控的X射線球管發出射線,關機后沒有任何輻射危險,很安全,在環保和安全管理上很寬松,不用做環評報告,在當地環保局備案即可,日常應用時不存在嚴格的監管,所以不會持續付出安全性成本,設備報廢后不存在廢源回收的問題,這些有利條件使血液輻照技術的開展和研究更容易實現,是放射源輻照儀的完美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