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經濟指標穩步提升,營業收入及利潤總額取得“雙突破”;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完善,產業結構和組織模式更符合發展規律;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治理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機制水平大幅提升;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生產線智能化、自動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榮獲2021年國防企協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中國原子能管理創新優秀組織獎、深化改革先進集體、專項改革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中核北方人厚植家國情懷,篤定前行、奮勇爭先,更離不開中核北方不斷深化改革、堅持守正創新。
謀定而后動。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中核北方突出問題導向、對標對表、精心謀劃、扎實推進,提前完成六大領域35項重點改革任務,并取得實效。
因企施策 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完善
中核北方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三新一高”,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集團公司、中國原子能“十四五”發展規劃及改革三年總體規劃為引領,以“一個中心”“三大支撐”“N點發力”的點、線、面、體相結合的組織體系,全面推進改革任務。
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全面加強。修訂公司章程,制定《黨委討論和決定事項清單》、修訂《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管理辦法》、公司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作用更加明確,黨的領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全面加強,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愈加清晰。“第一議題”制度、中心組學習不斷得到深化,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效轉化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以系統思維創新拓展“黨建+”實踐,推動黨建與中心深度融合,以“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推動星級黨支部規范化,推動黨建與中心深度融合、同向發力。
董事會實現規范化運作。制定《落實董事會職權實施方案》,全面落實董事會中長期發展決策權、經理層成員業績考核權、經理層成員薪酬管理權、重大財務事項管理權等四項職權;設立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審計與風險管理委員會,制定《董事會授權管理辦法》《總經理工作規則》,《董事會議事規則》《外部董事履職保障工作方案》《向外部董事提供信息工作辦法》及專委會工作規則,全面提升董事會履職行權制度保障。
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成效凸顯。在國資委、集團公司的決策部署下,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深入查找企業管理薄弱環節,持續加強企業管理的制度、組織、責任、執行、評價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了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前兩個月高質量完成八個領域96項行動項,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
高質量發展指標不斷夯實。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及改革發展實際,建立了“三位一體”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即表征企業整體發展情況的綜合指標體系、表征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差距的對標指標體系、表征世界一流企業愿景實現路徑的內控指標體系,加快建設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
穩中求進 高質量發展基礎夯實
經濟指標穩步提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多措并舉深挖增長潛力,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企業效益再創新高。實現考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上漲28.27%。
工程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充分履行“大業主”職責,運用“六大控制七個零”高質量精細化工程項目管理標桿模式,通過調整優化專項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創新施工管理模式、加大人力投入和資源整合、穿透設備供應鏈、組織專項勞動競賽等方式,助力項目主要節點按期或提前完成,安全、投資等各方面可控。其中,提前90天實現新建生產線全線貫通,廢舊鋼鐵提前1年半完成整備、外運。
降本增效取得成效。規劃引領、計劃落實、預算保障,實施提質增效穩增長措施,實現經濟效益2358萬元。加強成本與“兩金”預算管控,全力提升核燃料組件考核指標,成本費用率持續降低。建立物資備庫標準4309項,存貨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減負債成效明顯,資產負債率下降1.08個百分點,財務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主責主業更加突出。實行“日落實碰頭會、周推進協調會、月研討專題會”工作機制,主動擔當作為,逐條回應改制職工關切,專題召開各種會議30余次,堅持剝離企業自主發展與公司提供市場化支持相結合,為推動剝離工作按下“穩定鍵”,總用時不到8個月,提前完成了“兩非”剝離任務。
自主創新 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科技創新基礎不斷夯實。編制《“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十四五”技術領域發展規劃與布局報告》等總體與專項規劃文件,全面布局“十四五”期間科技發展方向。發布《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公司科技創新獎勵措施11條等,設立“李冠興科技獎”,不斷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完善公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制度,公司科技創新的活力和效率得到持續提升,公司廣大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
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中核北方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申報地方、中國原子能“揭榜掛帥”項目,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核能開發、集團公司集中研發等科研項目,落實2022年度科研經費超過2億元,為公司儲備關鍵技術奠定了基礎。
科技創新平臺作用不斷發揮。成功申請集團公司某工藝重點實驗室,是公司自1997年以來第二個獲批的中核集團重點實驗室;成立“先進燃料后處理技術”等3個聯合實驗室,“小核心、大協作”協同創新體系作用不斷得到發揮。依托實驗室平臺,在聯合研究院所、高校完成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等核燃料元件研發任務的基礎上,開展了新型燃料的研發。各研發平臺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取得新突破。發布《技術(技能)人才職位晉升通道管理辦法》《落實集團公司科技人才發展綱要實施細則》等,以系統化、標準化的工作理念,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努力打造政治素質過硬、專業競爭能力較強,能夠引領公司創新發展和支持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形成各類人才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2021年,1人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3人入選中核集團青年英才計劃;公司首次5人獲評中國原子能首席專家、科技帶頭人;1人榮獲中國核學會青年獎;連續兩年獲得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金獎。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環形組件、ATF元件等先進核燃料研制取得重大進展,完成了C-14靶件等研制。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9項。“醫用鈷調節棒組件研制項目”首次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激勵路徑。
智能制造成效初顯。在生產執行層構建專業工業物聯網平臺,推進元件區生產視頻融合、關鍵重要設備、生產控制系統和安全監測設備等的集中監管和可視化運維;開展智能車間項目建設,開展工程師站試點建設,實現試點零部件產品的工程師培訓和機加工藝仿真驗證,提升公司機械加工研發設計能力與生產線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柔性制造能力,逐步實現“自動化減人”“信息化助人”和“智能化無人”。獲評中核集團2021年度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項目,包頭市2021年度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佳”數字化工廠。
迎難而上 三項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落地見效。全面落實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要求,制訂了經營班子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辦法等制度,組織完成了公司經營班子成員聘任協議書及年度、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的簽訂全面落實國資委22條紅線指標和相關指導文件要求,確保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落地見效。
機構調整如期穩定完成。公司定責定崗定編定員標準化方案取得中國原子能批復;調整優化機構18個,合并撤銷機構8個;優化主業資源,整合輔業機構,逐步建立起切合實際、科學規范、運轉順暢、執行有力的管理體制及統一歸口、逐級授權、權責清晰、分級負責、分工協作、精干高效的運行機制。
“六能”機制激發新動能。發布《員工職業發展通道管理辦法》,建立完善了以“4個序列7個梯次16個職級”為核心的職位體系,改變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況;強化“雙合同”管理,建立崗位負面清單機制,明確實行日??己送顺雠c年度考評退出相結合的退出機制,促進員工合理流動,優化人員結構;發布薪酬能增能減12條具體舉措,建立以崗位工資制為核心,以全員績效考核、模擬法人、科技成果分紅等相結合的分配制度。2021年各層級人員年度總工資收入差距平均拉開了2.4倍,浮動工資占比超過52%。
干部隊伍不斷年輕化。健全領導人員培養管理機制,發布《領導人員選拔任用辦法》《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基層領導崗位競聘上崗評選方案》《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守望計劃”實施辦法》等制度與方案,開展基層領導崗位競聘,“85后”“95后”逐步走上基層領導崗位,一支與公司發展戰略要求相適應的有活力年輕化干部隊伍正在形成。
政治監督更加聚焦。全年圍繞重大工程建設、重大風險點、“兩非”剝離等重點任務,開展政治監督6項;聚焦“五個異常”深化采購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在全公司范圍內組織開展“正本清源”百日行動,督促全面推行“凡采四必”,推動采購人員輪崗;積極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和中核集團黨組關于巡視巡察工作部署,2021年完成11個黨組織的現場巡察和1個黨組織的巡察“回頭看”,實現巡察全覆蓋。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創建于1958年的中核北方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核集團和中國原子能的重要成員單位,作為我國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上的重要一環,不斷深化改革,不僅是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實現建設世界一流核材料和核燃料科研生產基地的必由之路。勇擔國之重任,牢記國之大者的中核北方將以解放思想、奮勇爭先的精神狀態和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奮斗姿態,持續深化改革,守正創新,書寫建設一流核材料和核燃料生產科研基地新答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