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 通訊員肖倩攝
盛夏時節,高溫酷熱。走進正在加快建設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現場,塔吊巨臂旋轉,車輛往來穿梭,來自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千余名建設者們揮汗如雨,為項目早日建設完成日夜奮戰。
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6號樓大廳。 通訊員肖倩攝
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是亞洲最大、全球最先進的腫瘤診斷、治療和研究中心,總體定位為國際一流、國內標志性腫瘤專科醫院,打造以腫瘤診療為特色,集綜合醫療、教育、科研、預防功能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醫院,成為國內外腫瘤臨床、技術指導中心的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
該項目建設由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冶天工)施工總承包,項目占地面積為266.6畝,總建筑面積59.38萬平方米,設計床位2600床。據介紹,該項目是由國家衛健委批準建設的民生項目,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河北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個醫療衛生項目。
建設中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 通訊員項越攝
勇挑重擔,匠心建造頂級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提升我國癌癥整體防控能力和水平,是國家級腫瘤防治優質資源輻射帶動及完善區域醫療服務能力的又一次實踐,將推動廊坊乃至河北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邁上國際化水平。
2020年6月28日,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開工建設。經過兩年多的奮戰,目前項目1.1期放療綜合樓、特需體驗樓、化療綜合樓已基本建設完成具備交付條件,1.2期綜合住院樓、特需住院樓、門診樓、醫技樓等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作為廊坊的“頂級醫院”,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建設難度非同一般。不同于其他專科醫院和綜合性醫院,這座“頂級醫院”除了擁有目前放化療階段較為常用的醫用直線加速器,更建設了國際公認最先進的腫瘤治療“神器”——質子中心,這是目前亞洲最大、全球第二大質子治療系統。
建設中的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 通訊員張駿馳攝
不畏困難,開拓創新攻克難關
“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階段,針對如何隔絕核輻射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從原材選用、科學配比、生產加工、澆筑養護全流程管控,研究出了屬于中冶天工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中冶天工派駐項目技術專家王龍說,這一核心技術將為中冶天工后續承攬相關工程提供極大支撐。
為了隔絕輻射,根據設計要求,承載15臺直線加速器的診療室墻體將達3米厚,質子中心墻體將達近5米厚。大體積混凝土如何確保隔絕輻射?如何通過精準預埋實現一次成活?這是項目建設過程中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困難面前方顯英雄本色。中冶天工項目團隊在技術專家帶領下,項目管理團隊拜訪行業內有關專家反復論證,通過多次比對,與相關團隊敲定“超長、超厚、防輻射”大體積混凝土最優配比方案。他們從原材上選用常用于水利建設工程大壩中,具有水化熱低、抗硫酸鹽性能強、干縮低、耐磨性能好的中低熱硅酸鹽水泥,并選用了造價相對較高、技術最為先進的氧化鎂膨脹劑。
為確保15臺直線加速器診療室的澆筑工作順利進行,中冶天工項目團隊晝夜施工、連續澆筑,過程中突破大體積混凝土埋設降溫管的傳統方法,改為監測內外溫度外部保溫控制的方法,群策群力、多措并舉,最終做到了質地光滑、無任何裂縫,取得了“天衣無縫”的預期目標,造就了“堅不可破”的診療“堡壘”。
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效果圖。
BIM應用,模擬先行精準提速
相比一般的建筑工程,醫院建設項目后期需要進入大量的醫療設備,因此管道管線設計頗為復雜,對預留預埋的要求就會比其他的工程高出很多。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要建設亞洲最大、全球最先進的腫瘤診斷、治療和研究中心,項目施工難度更是難上加難。
“如果說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可以使其他項目建設得更快,那么對于廊坊腫瘤醫院項目,可以說沒有BIM技術就無法施工。”中冶天工BIM技術負責人王鑫說。
河北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項目在預留預埋方面的要求極高。因為多方原因,各類設計平均2到3天就會變更一次。為解決這一難題,實現高標準施工,中冶天工派駐的BIM團隊通過三維立體建模,與設計院保持密切溝通,將二維藍圖上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確保預留預埋布局最優、路徑最優、經濟效益最優,大幅降低拆改率,真正實現了BIM技術全過程100%為項目施工生產提供支撐。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中冶天工項目團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忘初心、踔厲前行,為推動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