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平邑縣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金銀花產業升級發展的“破題點”,通過創新研發理念、轉變研發模式、深化生產方式、強化科學管理,走出了一條科學化布局、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展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從“規模種植”到“創新研發”、從“賣原料”到“賣品牌”的升級轉變。
以花為基,創新研發理念,搭建自主科研基地
以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為主導,建立健全專業化研發基地,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改進金銀花創新工藝。依托九間棚農業科技園、中平藥業、牧蘭生物等企業建設了院士工作站、臨沂市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平邑)金銀花研究院、臨沂市中藥研發工藝企業重點實驗室等9個研發機構,承擔“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山東省自主創新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等,開展了“多倍體金銀花新品種九豐一號選育研究”“金銀花新品種北花一號的選育研究與開發”“華金6號新品種全鏈條研究與產業化”等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廣,累計獲批科技扶持資金1500余萬元,有12項成果獲得“臨沂市科技進步獎”,授權金銀花相關專利22件。
此外,積極探索航天育種,實施了占地550畝的航天循環農業項目,聯動發展數字產業,培養新型育種人才。2021年6月17日,平邑縣“中花一號”金銀花種子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太空漫游3個月后返回,開啟了金銀花的航天育種工程。
以花為媒,創新研發模式,塑造科創共同體
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探索打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共同體。組建金銀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公司+聯盟”的運作模式,成立了全國首個金銀花行業創新中心,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0所院校合作關系,通過共同搭建科研平臺、共同組建培育科研團隊、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收益的“三共機制”,最大限度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提升科技創新效能。歷經10余年產學研合作,累計投資10多億元,培育了毛花系、雞爪花系、麻傳統葉系、線花系和秧花系等五大品系、10余個農家品種。建立金銀花標準體系和追溯體系,參與制定的《中醫藥金銀花》國際標準,填補了金銀花國際標準空白,山東省金銀花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入選“省級創新基地”名單。
以花為鏈,創新生產方式,打造標準產業鏈
以標準化戰略為方向,提升金銀花種植水平,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向質量要效益、向產品要品牌。支持九間棚科技公司與武漢大學綠洲聯合研發中心合作成立的“植物中醫院”,制定九間棚“六不用”金銀花種植標準,構建從育種到采集、從加工到保存全過程標準化模式,九間棚“六不用”金銀花通過了國內最權威認證機構南京國環有機認證中心認證。堅持金銀花產業延鏈發展,以花為鏈,打造鄉村休閑游,適度開發金銀花文化旅游附加產品,推出“六不用”金銀花茶、金銀花酒、金銀花口腔寶和金銀花口腔抑菌膏以及醬油、米醋、雜糧等20多個品種的系列產品,實現文旅資源融合互動發展。
以花為引,創新管理模式,構建高效信息網
堅持區域性金銀花產業的協同創新、遠程管控。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同研究和探索工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金銀花產業的應用。全面整合業務流、工作流、信息流、資金流,搭建了金銀花無公害培育種植、深加工的智能專業化綜合平臺,建設了集智能種植培育技術協同創新、遠程管理、市場共享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云平臺,實現北京、云南、甘肅、新疆等地區精細化生產、智能化物流管理、協同化培育、市場化共享,全方位匯聚金銀花生產上下游資源,實現金銀花產業全流程協同研發、全過程質量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