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吳翼偉教授、右一何廣仁教授
謹以此文悼念何廣仁老師和吳翼偉老師。我有何德何能,都是老師的教導!
《核醫情緣》作者:章斌
蘇州醫學院放射醫學系在1992年正式開辦了全國首個放射醫學專業核醫學方向本科教學,1989年入學蘇醫的我當年升入大四,成為了蘇醫首批放射醫學專業核醫學方向的本科生。當年蘇州醫學院的放射醫學專業是全國聞名的,放射醫學有“北白求恩醫科大、南蘇醫”之稱,受到核醫學科何廣仁老師的激勵——未來20年核醫學將是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我當年選擇了核醫學方向,也的確趕上了核醫學大發展。
1993年我到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蘇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實習,當年醫院里的核醫學小樓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樓是體外標記免疫分析室,主要做體外標本的放射免疫分析;一樓是標記放射性藥物的高活性室、單光子發射計算機輔助斷層顯像儀(SPECT)室、攝碘率測定室和骨密度測定室。在實習期間,我知道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創建于1958年,是我國最早開展放射性核素臨床應用的單位之一。江一民老師給我們講解放射免疫分析,還給我們介紹了他與1977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獲得者Yalow女士的合影。而SPECT在當年是個高大上的醫療設備,每天實習生的必修課是早上到機房拖地板,密切接觸在學生眼中神秘高端的顯像設備。因此,到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工作就成為我的理想之一,很可惜畢業當年蘇附一核醫學科并沒有招人計劃,我就去了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準備籌建核醫學科SPECT室。遺憾的是,1994年底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放棄了建設核醫學科SPECT室的計劃,直到10多年后才在蘇州市立醫院東區有了SPECT。
在1999年,我考取了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吳冀偉主任的碩士研究生,與市二院五年勞動合約期滿,全脫產回到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求學,3年后作為優秀畢業生光榮留校,終于實現了8年前實習時的理想。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建科60多年來,在核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方面均取得了巨大進展,在江蘇省內和全國都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吳翼偉主任曾擔任江蘇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桑士標主任目前是候任主委。我科是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國家級重點學科共建單位之一,江蘇省醫學重點專科,江蘇省首批核醫學碩士學位授予點。于2007年就開展了PET/CT全身腫瘤顯像工作,并將SPECT升級到了SPECT/CT,放射免疫分析技術也更新到了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全科目前有31位工作人員,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3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精良,檢查項目齊全。我到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工作后,臨床上日常承擔甲狀腺疾病門診、PET/CT和SPECT/CT影像報告工作。自2003年至2015年底開始擔任科秘書工作,并建立了核醫學科內的科研實驗室,以通訊作者發表了核醫學科自產的第一篇SCI論文,獲得第一個核醫學科牽頭完成的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帶教了幾十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和各個學科的研究生一起度過了快樂的或遺憾的不眠之夜和休息日,為核醫學科的臨床和科研發展也盡了一些綿薄之力!
步入蘇醫已然30年,目前行政服務工作也占了不少時間,但在未來的工作歲月中,我將不忘初心,致力于將蘇大附一院核醫學科建設得更好、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