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廣東省抗癌協會第十一屆“腫瘤核醫學新進展”研討會暨廣東省第十屆核醫學專業研究生學術論壇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國際會議廳順利召開,國內外核醫學專家共聚一堂,聚焦腫瘤核醫學新進展,干貨滿滿。
開幕式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副院長對到會的同道們表示熱烈歡迎,簡要介紹了腫瘤核醫學新進展研討會的發展歷程,肯定了研討會的貢獻。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徐浩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核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文貴教授及解放軍總醫院田嘉禾教授分別致辭,代表各自學術團體表示對研討會的祝賀,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大會開篇即由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田嘉禾教授,解讀人類社會的最熱點——人工智能,田教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的優缺點,并在核醫學該如何應對人工智能這個重大問題上給出了睿智的答案——揚長避短,引發了會場同道的深入思考。緊隨田教授而來的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副院長曾木圣教授,曾教授在研究分子影像的方向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為我們展示了目前比較前沿且可能有很大應用潛力的腫瘤靶向多肽,開啟了大家研究的新思路。接下來,便是來自新加坡中央醫院的顏學先教授作報告,顏教授帶來的是核素診療一體化,詳細介紹了核素治療一體化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和世界范圍內的很多成功案例,為同道們展示了核醫學科一個光明的前景。
稍作休息后,深圳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李曉峰主任馬上接力匯報了目前醫學研究熱點,腫瘤微環境分子顯像的研究情況,展示了PET/CT診斷的新思路。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章英劍教授聚焦胰腺癌的分子分型與分子影像,概述了胰腺癌的病理與分子影像前沿,為胰腺癌的精準診斷與精準治療出謀劃策。最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核醫學科主任樊衛教授帶來腫瘤治療的分子影像評估,指出了分子影像在腫瘤治療中的核心功能——代謝變化,介紹了目前分子影像評估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的方向,讓與會者對腫瘤治療評估有了新的認識。
最后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生教授作了學術總結,大會在參會者的掌聲中勝利結束。